因为在“你不干有的是人干”的大背景下,一个人哪怕能力没问题,也完全可能因为各种奇葩的理由被拒绝、被降薪、被裁员。
这些理由包括——你是女性、你想怀孕、你年纪上了35...其实都是很正常的事,但放到职场上却成了“污点”,让人无奈又沮丧。

所以,周一我征集了星友们所遇到的各种“职场歧视”。
面对不公,他们的感受如何?又是怎样走出来的?
以下是他们的自述。
@申
星友
35岁,面试机会都不给。
除非你以前是高层。
@晨曦
星友
全职妈妈三年,然后重回职场,各种被质疑,各种贬低。
做的事情多,但没有晋升空间。
@芪草微凉
星友
呵呵,我就是入职就怀孕,上班九个月班产假休息六个月。
再回去上班可以,但是不可以再怀孕了,怀孕就自己辞职了。
多多少少公司都有歧视女性怀孕的啦。

@心想事成
星友
作为企业老板,对人有挑选是正常。
因为没有人为老板考虑利益,所以老板也没有义务收养对企业没创造力的人。
@大叁叁
星友
我想说的是,年龄歧视才是最大、最严重也是每个人都会有相关性的歧视。
诚然,新兴的公司大多年轻。但一个公司里如果没有年限长的老员工和较为年长的同事,反而只和你强调平均00后、平均98后的时候——这未必是一件多愉快的事情。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环境暗示“只有年轻人,才能留在这里。”
从最早的60岁退休,到50岁第二职业。再到现在连40岁都等不到,35就要被优化的职场风向。当年龄数字也成为你职场路上的标签。能力、经验、项目都是浮云,面试官或者JD上只会冷冰冰的给你留一句“不好意思,超过35岁我们就不考虑了。”
我们又应该作何感想?
一方面是大家作为都会35岁的职场人,对年龄友好一些。另一方面也真心的希望35+的朋友们,多提升自己跟上趋势。也站在35前的时候对后辈更友好一些。放松些,拥有做个普通人的心态吧。

@阿嘎
星友
在两个城市工作生活过,说来也是蛮离谱的——有的公司只要本地人,有的公司只要外地人,而他们的理由居然是一样的。
只要本地人的公司,觉得应聘者家在这里,亲戚朋友都在这里,稳定性有保障。
而只要外地人的公司,也是觉得本地人基业在此,退路很多,干不了就算了,没有“孤注一掷”的勇气。
我:???
正话反话都让你们说完了呗。
@花月美美
星友
从23岁出来工作就被面试官问会不会很快结婚生子,当时直接惊呆,男朋友还没有影子。
30岁已婚了,被hr 问会不会很快生子,为了工作跟hr 保证说不生。
36岁换工作跟hr 说自己是丁克,41岁被降薪换工作瞒着hr 说已婚已育,其实还没生孩子,于是安全工作到42岁还没被裁。
回首看真是啼笑皆非的人生啊。
@瓜仔
星友
当了两年hr,很多时候也是很无奈的。
老板要求就在这:不要女性,怕怀孕;不要30+、要价高又加不了班;只要本科往上,哪怕是国家承认有同等效力的自考学历,也不行。
平心而论,很多候选人论能力、论资历,都是没有问题,甚至很优秀的。
但没办法,我就是得淘汰掉他们,良心很痛。
所以已经离职,去另一家公司了。
也想告诉那些因为种种歧视被pass的人,错的不是你们,千万不要怀疑自己。

@Ppap
星友
外包歧视算吗?
之前在某厂做外包,每天和正职员工干一样的活,他工资却是我的两倍。待遇也比不上,食堂、班车、员工通道、文件权限,别人有的我都没有。甚至有时候我还得替他们背锅...
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了,入职之前都有心理准备。
真正破防的是,本以为大厂历练能让我之后的路越走越顺,谁知道离职后,外包几乎成了我的“简历污点”。
招聘软件上主动找我的人,要了简历就再无回声。哪怕过了前面环节,走到主管面的时候,一听到我说做过外包,对方脸色都会变得或凝重、或轻蔑。
其实并不很明显,但我总能察觉到,结果也果然失败了。
好在后来运气好,遇到一个开明的老板,愿意给我机会。
既然不能改变大环境,那就好好努力,争取翻身上岸吧。
写在最后
职场歧视的本质是什么?
一是招聘者的刻板印象。导致他们喜欢用贴标签的方式,简单粗暴的判断一个人的价值。
二是公司不愿为员工提供最基本的福利保障。所以就提前淘汰掉那些,可能带来更多“成本”的员工。
看明白这两件事,我们不难发现——搞职场歧视的公司,既不聪明,也没眼光。
他们既看不到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和潜力,也看不到一个安稳的工作环境,对员工长期的激励作用。
“杀鸡取卵”式的用人,透支的却是自己的信誉。
这样的公司,注定短命。

那么,我们又何必因为他们的否定而怀疑自己?
要知道。那些你为精进技艺留过的汗水,为实现梦想熬过的日夜,并不会随着愚人一句嘲笑而消失。
所以,别管那些聒噪的声音,继续向前走吧。
走出漫天风沙,我们都将迎来闪闪发光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