💰 推荐项目:王牌云课堂知识付费自动赚钱系统
💎 做一个和本站一样年赚百万的网站
无论你回不回小县城,我都希望你的婚姻,真的是因为爱情。
作者|Nurs
出处|北辰青年(id:beichenpai)
分享|知识星球精选(id:xingqiusvip)
身在县城的人,却往往感慨他的平淡,逼仄,以及...太难找对象。
今天「星球精选」分享的这篇文章,带你走进“县城相亲局”,看县城爱情,到底是怎样的光景。
昨天下班前,前段时间才收拾好行囊,准备回老家发展的朋友 H 突然给我发了条消息,说他又「滚回广州」了。
原来,从他回家第一天开始,父母就给他安排起了相亲:“回家 7 天,相亲 12 次。”
作为一个坚定的不婚主义者,他在相亲过程中各种「摆烂」,不料却还是有「瞎了眼的」看上了他。
“现在的女孩子要求已经这么低了吗?”H 陷入了迷茫。
而是现在小县城里的高学历女性,真的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——无论物质上,还是精神上。
前段时间, B 站 up 主@我就是星月 的吐槽视频「在小县城找对象比找工作难100倍」上了热搜。
在视频弹幕和评论区里,很多人表示被“狠狠共情了”。
(视频截图 @我就是星月)
这位 up 主是江西人,今年 25 岁,在国外硕士毕业后回了家乡的小县城。
一开始,她还挺享受小县城的慢时光,时不时会分享一些生活碎片。
但没过多久,她就开始迷茫了——“我发现我在小县城真的找不到对象了”,所以才有了前面的吐槽。
她的择偶要求,无非“年龄相仿、三观合适、本科学历、长得还行”。对于一个本科中山大学、硕士毕业于UCL的高学历女性来说,这标准绝对算不上高。
此外,在回国的两个月里,她已经有过三次“动心”的瞬间,只是结局都很魔幻:
第一次,是在路上看到一个感觉还不错的男生,上去一问,对方才高一;
第二次,是遇到一个牵着柯基的男生,结果对方 98 年,却已经是两个小孩的爹;
第三次就更离谱了,她遇到一个从背后看穿搭还不错的男生,结果走上前一看,居然是她的一个前任。
由此可见,县城的「小」指的不单地域范畴,更是社交圈层——随便出门走一遭,你都能遇到一大批熟人。
待久了,你能遇到的异性也许就只剩下两种:前任的朋友,或者朋友的前任。
所以在视频末尾,up 主不由感慨:“既然你选择了小县城的安逸,那就不得不放弃一下爱情的甜蜜。”
这也是县城环境内,大多数高知女性所面临的共同问题。
2019 年,江西财经大学教授欧阳静在论文《县域体制内的“剩女”——基于中部D县的调查》中提到一个现象: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优秀的男青年大都去了大城市打拼;回到小县城的,很多是在外面混不下去的。
相较之下,女性回归小县城的比例和意愿,都要高很多。
长此以往,县城婚恋市场必然会出现「资源不匹配」的情况。
所以县城高知女性面临的「择偶困境」,其实是注定的——你翻遍整座小县城,可能也找不到几个和你条件匹配的男青年。
于是,自由恋爱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,相亲就成了一种常态。
但即便是相亲,对很多高知女性来说,恐怕也难言有效。
社会学家巴纳德曾提出一个择偶梯度理论:男性择偶向下找,女性择偶向上找。
虽然不能说是绝对,但在县城的相亲市场里,这种现象是确实存在的。
一方面,县城的社会风气相对传统,对婚姻或者家庭的观念,大都还保持着「男强女弱」的认知。
所以男性在择偶方面,通常不会向上兼容,怕被「压了一头」;
女性则正好相反,往往不会甘于「下嫁」,至少也得是同等条件。
而在优质男性本就稀缺的情况下,越来越多的县城优秀女性,就被「剩」了下来。
W 女士,1988 年生,某局副局长,家庭条件良好,参加工作不久就开始相亲,但均未成功。
觉得这个工作不着家,天天加班,又要经常出差,不顾家。
条件差一点的,我自己又看不上。总之,稍微好一点也都成家了,优秀的男性都往外走了。”
这就是一种魔幻现实:在县城,越优秀的女性,往往越难找到对象。
当然,肯定有人会说:“找不到就不找了呗,不结婚不行吗?”
在大城市,年轻人是有单身自由的,没有多少人关心你结不结婚、生不生子;
而在小县城,几乎所有人都认定——你就该有份正经工作,然后踏踏实实地结婚、生子。
哪怕年轻人自己不在乎,周遭的亲戚、朋友甚至同事,都可能比当事人还要着急。
比如 28 岁的朋友 C,她考回家乡体制内已经差不多 3 年了,和大学时的男朋友分手也 2 年了。
刚进部门那会,前辈们就很热情地「关心」她的感情状态,得知她有男朋友后才作罢。
哪怕她说自己暂时不想考虑感情的事,他们也不依不饶:“现在你还能挑别人,过两年就只剩别人挑你了……”
但他们介绍的对象,她基本都看不上——要么年纪太大,要么性格太差,甚至还有离过婚的。
大城市的女性,30 岁结婚不算晚;而小县城的女性,25 岁都得算大龄。
对很多县城女性来说,回老家之前,最重要的是自由、是搞钱;而回老家之后,好像就只剩下了「嫁个好男人」。
现在,亲戚、同事给 C 介绍的对象,最高年龄已经来到 35+ 了。
在接受@南方周末 的采访时,欧阳静教授就曾提到:在县城里,体制内男性是婚恋市场上的「优胜者」。
还有早些年,一项对陕西全省 24-35 岁已婚妇女的统计显示,男大女 1 到 5 岁的婚姻占比在 80% 以上。
30 岁的男性能轻易找到一个 20 来岁的女性对象;而 30 岁的女性几乎没有什么选择权。
那些回归小县城的优秀女性,或许在社会地位、经济条件上都站在了小城的高点,却很难找到心意相通、思想匹配的伴侣。
再从另一方面来说,县城女性在择偶上,通常更看重人品、工作、家庭条件,其次才是相貌、身材等外在条件。
而男性的第一诉求,几乎都是「颜值」,然后才是其他。
@澎湃新闻 前段时间的报道《县城里的“体制内”年轻人,靠相亲也难以走进婚姻》中,有位体制内男性便直言:“女生思想独立很重要,但颜值有一票否决权。”
事实上,在追求稳定的县城环境里,他们的观念和选择都是正常的。
相亲本就带着明确目的,他们的要求自然也都是具体而又现实的。
所以体制内通常不会和体制外通婚,高学历和低学历也很难走到一起。
知乎也曾有过一个提问:“为什么月薪 1w4 的男生会和 3k 的女生结婚,可是月薪 1w4 的女生不会和 3k 的男生结婚呢?”
底下,一个高赞回答说:“月薪 1w4 的男生娶月薪 3K 的女生,会默认女生操持大部分家务,生孩子带孩子,不影响男生升职加薪,家庭总体收入能有保障。”
小县城的节奏确实慢,慢到这么多年过去,很多古老的思想和观念仍未改变。
而那些回到小县城的年轻人,又有多大的勇气和力量,去抵抗这种充斥在每一寸土地上的陈旧空气呢?
最怕的是你还没好好享受那慢生活,就先被裹挟着卷入了相亲比赛。
“现代化婚姻”,胡说八道。以前的人只要见面了,心动了,就结婚。
现在呢?人们读一大堆书,用复杂的专业术语分析对方……亲密约会和公务员考试到底有什么差别?
很多事情需要理智,可爱情发芽的瞬间,靠的一定是冲动。
无论你回不回小县城,我都希望你的婚姻,真的是因为爱情。
就像我最后问朋友 C :“为什么后来不再谈恋爱了?”

微信公众号『爱知舍』
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网络资讯
扫码关注不迷路~